目 次
基础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活性水凝胶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研究…………………………柯亭羽,姚欣鹏,彭嘉睿,等(99)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临床常见细菌和酵母菌的鉴定能力评价…………………严 立,徐绣宇,张莉萍(105)
高频超声中血流散射信号的实验研究………………………………………………………………庞 超,高 旋,胡邵娟,等(109)
用COMPASS验证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花 威,张西志,汪步海,等(114)
临床研究
透析与血液净化
腹膜透析患者血浆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张德鱼,赵建荣(118)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陈 芳,王 颖(123)
超声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心室力学及功能变化的研究………………………………………
……………………………………………………………………………………………………李江涛,姜新魁,李 霞,等(126)
三维超声及微血管密度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病理性质中的研究……………………………………… 薛红霞,庞玉兰,焦 彤(131)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脐血流动力学测定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范春燕,路春梅,齐铮琴(136)
骨科
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效果分析………………………………梁 峰,刘瑞瑞,姚 强,等(140)
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医用树脂假体重建颅颌面外形的应用…………………………柳稚旭,张 雷,李 彪,等(144)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对比研究……………………………………………………石 昆,李景毅(149)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顾峥嵘,王海鹏,颜家骅,等(153)
电生理/放射影像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肌电图分析…………………………张 卉,沈玄霖,周 菁,等(156)
门电路调控血池成像技术对隐匿性冠心病灌注与舒缩功能的特征研究…………………………李小东,张遵城,董 萍,等(160)
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李代欣,朱西琪,田玉亭,等(164)
小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对照研究…………………………………………………………杨保智,侯浩宇,王 军(169)
生物工程
艾塞那肽对间歇性高糖下INS-1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影响……………………………………李 静,姜新魁,张 振,等(174)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 肖 晗,向 赟,孙 红,等(179)
临床工程
便携式内镜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周文光,王春飞,许新建,等(182)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陈新沛,陈霄雅,代秀红,等(186)
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数据库迁移的设计与实现………………………………………………………张 瑞,赵玉兰(189)
综述
浅谈残余肾功能在腹膜透析中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策略………………………………………………马 杰,晁 阳,彭清莲,等(192)
经颅刺激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翁春晓,范肖冬,侯 冰,等(196)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张 伟,宫 赫 王丽珍,等(201)
T2 mapping评价关节软骨损伤及修复的研究进展…………………………………………………吴 艳,曾旭文,梁治平,等(20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活性水凝胶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研究
柯亭羽1,姚欣鹏2,彭嘉睿1,杜 娟1,李孔龙1,牛学琴1
摘 要:目的 利用水凝胶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的载体,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方法 SD大鼠20只,3周龄,体质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临床常见细菌和酵母菌的鉴定能力评价
严 立,徐绣宇,张莉萍
摘 要:目的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鉴定临床常见的细菌和酵母菌,比较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评价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鉴定能力。方法 连续5 d鉴定123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2株,革兰氏阴性菌71株,酵母菌10株。细菌鉴定同时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MS(采用MALDI-TOF MS技术)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酵母菌鉴定同时使用VITEK MS和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将MALDI-TOF MS与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RNA测序验证。结果 MALDI-TOF MS与传统生化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相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鉴定符合率为78.6 %(33/42),革兰氏阴性菌鉴定符合率为84.5 %(60/71),酵母菌鉴定符合率为100 %(10/1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的符合率可达95 %。19株鉴定结果在种的水平上不一致的细菌经16SrRNA测序验证,MALDI-TOF MS的正确率为73.7 %,传统生物化学鉴定结果的正确率为49.2 %。结论 与传统生物化学鉴定手段相比,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鉴定时间显著缩短,可实现临床微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细菌;酵母菌;鉴定能力
高频超声中血流散射信号的实验研究
庞 超1,高 旋2,胡邵娟1,计建军1,杨 军1,宋学东1
摘 要:目的 分析高频条件下红细胞对超声的背向散射情况,探索高频血流成像的条件。方法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瑞利散射公式推导红细胞背向散射回声强度与超声频率的关系,并采用10、20、50 MHz超声进行成像,观察血流散射情况。结果 实验对同一人体样本的手臂不同深度浅表静脉成像,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理论推导的结论,表明在1 ~
关键词:高频超声;血流成像;背向散射信号;单脉冲
用COMPASS验证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花 威,张西志,汪步海,陈婷婷,李 军,张先稳
摘 要:目的 研究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 1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7 ~ 52岁,平均年龄43岁。利用COMPASS对全部病例的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比较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COMPASS实际测量结果差异的主要指标,评价靶区V95 %、Dmean,腮腺Dmean,脑干、脊髓、晶状体、视神经、视交叉的D1 %及各自的γ通过率。结果 各靶区V95 %和Dmean的差异在3 %、2 %以内,GTV的差异最小,为- 0.97 % ± 0.46 %、- 0.68 % ± 0.24 %。靶区γ通过率多在95 %左右。危及器官中脊髓、脑干D1 %的差异分别为4.25 % ± 1.37 %、5.50 % ± 1.60 %。晶状体、视神经、视交叉D1 %的差异在2 %以内。腮腺Dmean的差异在6 %以内。各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均在98 %以上。结论 COMPASS能够快速、直观地分析出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理论和实际照射情况下的剂量差异。
关键词:COMPASS系统;剂量验证;鼻咽癌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心室力学及功能变化的研究
李江涛
摘 要: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及产后新生儿左、右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 选择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妊娠24 ~ 28周、32 ~ 36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年龄21 ~ 39岁,平均年龄27.1岁;按孕周分2组)及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糖尿病母亲婴儿组,年龄3 ~ 25 d,平均年龄12 d)各20例;正常对照孕妇(正常对照孕妇组,年龄20 ~ 36岁,平均年龄25.6岁;妊娠24 ~ 28周、32 ~ 36周;按孕周分2组)40例及正常产妇的新生儿(正常产妇的新生儿组,年龄7 ~ 26 d,平均年龄14 d)20例。行超声检查,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左、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及室间隔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期最大应变率(SRd),脉冲多普勒测量二、三尖瓣口的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计算E / A比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及室间隔的心肌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 ~ 36周胎儿室间隔,左、右心室壁舒张末期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胎儿心脏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的E/A比正常对照孕妇组小,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 ~ 36周胎儿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组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 ~ 36周胎儿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组心室各段心肌SRS、SRd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24 ~ 28周胎儿SRS与正常对照孕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SR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左、右心室长轴心内膜下心肌的应变变化,可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心室肌舒缩功能的减退。因此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无创、精确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室肌功能的变化。
关键词: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室功能;新生儿
三维超声及微血管密度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病理性质中的研究
薛红霞1,庞玉兰1,焦 彤2
摘 要:目的 探讨良、恶性的卵巢浆液性肿瘤三维超声形态特征及三维能量多普勒(3D-CPA)血流特点,并与病理微血管密度进行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浆液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手术切除的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年龄26 ~ 71岁,平均年龄48.7岁。依据术后病理性质分为良性组(30例,病理结果为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囊内可见分隔或乳头样实性组织,不包括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24例,病理结果为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Ⅰ期癌组(22例,病理结果为浆液性囊腺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卵巢癌分期为Ⅰ期)。术前均经三维超声对肿瘤形态和血流进行观察,比较肿瘤直径、分隔数、分隔厚度、实性组织切面总面积、血流分级、血管指数(VI)。所选病例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研究超声测量结果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3组之间分隔数、分隔厚度比较,良性组 < 交界性组及Ⅰ期癌组(P < 0.05),交界性组与Ⅰ期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肿瘤内实性组织切面总面积比较,良性组 < 交界性组 < Ⅰ期癌组(P < 0.05),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D-CPA血管分级良性组以Ⅰ级血流多见,交界性组、Ⅰ期癌组以Ⅱ、Ⅲ级尤其以Ⅱ级多见;VI值比较,良性组 < 交界性组 < Ⅰ期癌组(P < 0.05)。MVD 3组间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分隔数、分隔厚度、实性组织切面总面积与MVD呈正相关(r = 0.247、0.469、0.717,P < 0.05),其中,分隔厚度、实性组织切面总面积相关性较好。MVD与肿瘤直径无显著相关性。交界性组、Ⅰ期癌组3D-CPA血管分级与MVD呈正相关(r=0.52,r = 0.57,P < 0.05),VI与MVD亦呈正相关(r=0.49、0.58,P < 0.05)。结论 三维超声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及血流信号可提高对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恶性的初步鉴别,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卵巢肿瘤;三维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微血管密度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脐血流动力学测定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范春燕a,路春梅a,齐铮琴b
摘 要:目的 脐动脉血流数值不同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孕周大于3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300例,年龄20 ~ 41岁,平均年龄27.71岁。脐动脉血流S / D ≥ 3者49例(病例组),年龄为(27.76 ± 3.82)岁;脐动脉血流S / D < 3者251例(正常对照组),年龄为(27.66 ± 3.78)岁。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结果的S / D值变化。结果 病例组中剖宫产率77.55 %,对照组剖宫产率26.29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出生后Apgar 1 min评分 < 7分,正常对照组2.39 %,病例组12.24 %,病例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正常对照组1.59 %,病例组12.24 %,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胎儿脐动脉血流S / D值的异常对判断胎儿宫内安危及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胎心监护,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提供参考指标,降低围产新生儿不良结局。
关键词:脐血流彩色多普勒测定;妊娠结局;剖宫产率;Apgar评分;低体质量儿
腹膜透析患者血浆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张德鱼,赵建荣
摘 要: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及腹膜透析对血浆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慢性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30例(正常对照组),共计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3.7岁。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分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间均大于3个月)治疗30例(CAPD治疗组)和保守治疗患者30例(保守治疗组)。3组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入组者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入组者血浆及CAPD治疗组患者腹透液中ADMA含量;并对入组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统计学分析3组差异。结果 CAPD治疗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为(0.125 ± 0.076) μmol/L,保守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为(0.214 ± 0.121) 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为(0.035 ± 0.291) μmol/L,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CAPD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 = - 0.562,P = 0.001),且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呈正相关(P < 0.05)。保守治疗组比CAPD治疗组患者LVMI高(P = 0.01),且有左心室肥厚(LVH)的保守治疗组患者比有LVH的CAPD治疗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高(P < 0.05)。CAPD治疗组腹膜透析液ADMA水平为(0.146 ± 0.077) μmol/L,CAPD治疗组腹膜透析液的ADMA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 = 0.367,P = 0.046),与LVMI呈负相关(r = - 0.369,P = 0.045)。结论 慢性ESRD保守治疗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CAPD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均比正常组高,说明慢性ESRD存在ADMA的清除功能不全;CAPD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与LVH呈正相关,可以提示ADMA在CAPD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保守治疗组比CAPD组患者LVMI高,在腹膜透析液中检测到ADMA,说明腹膜透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血浆ADMA,说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保护性治疗。
关键词: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左心功能;终末期肾病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
陈 芳,王 颖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 ~ 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低血压患者,通过补液、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暂停治疗;对过敏患者,通过静脉输入10 %葡萄糖酸钙溶液、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预防;对易发生股静脉堵管的患者,治疗前充分肝素化、治疗过程中视情况静脉泵入肝素钠稀释液;对低血钾患者,密切监测血钾情况,视情况补充10 %氯化钾溶液。结果 316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 260例次,平均4例次/人。共发生不良反应182次,发生率为14.4 %,其中低血压出现例次最多,达100例次(54.9 %),过敏反应43例次(23.6 %);低血钾30例次(16.5 %);腹胀、呕吐5例次(2.7 %);体外循环管路堵塞4例次(2.2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治疗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浆胆红素吸附;血浆置换;不良反应;治疗方法
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效果分析
梁 峰,刘瑞端,姚 强,贾长青
摘 要:目的 探讨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个性化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07年9月到2013年9月伴有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可复性脱位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5 ~ 70 岁,平均年龄45.6岁。均行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时间4 ~ 38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30 mL。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9.0 ± 1.5)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6 ± 0.8)分(P < 0.05),末次随访为(15.8 ± 0.6)分。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1例,术后死亡。其余X射线片、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复位满意,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颅颈交界畸形;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羟基磷灰石/医用树脂假体重建颅颌面外形的应用
柳稚旭,张 雷,李 彪,沈舜尧,张诗雷,沈国芳,王旭东
摘 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可塑性医用树脂,对恢复颧上颌骨畸形患者外形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颅颌面缺损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18 ~ 44 岁,平均年龄25.6岁。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治疗。术后6个月CT扫描重建影像与术前虚拟设计进行几何学差异分析,判断植入物设计的精确性,并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7例患者中,除1例因术后反复感染取出植入物外,余16人恢复良好,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几何学差异分析显示差异率为90.5 % ± 3.1 %,患者对面型表示满意。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可塑性医用树脂,治疗颅颌面缺失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可为颅颌面缺损修补的推荐方案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羟基磷灰石/可塑性医用树脂;颅颌面骨缺损;骨重建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石 昆,李景毅
摘 要:目的 观察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择70例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18 ~ 60岁,平均年龄36.6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予以克氏针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 % vs 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90,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28.32 min ± 2.78 min vs 27.86 min ± 1.37 min、16.83 mL ± 3.27 mL vs 15.29 mL ± 4.32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4.29 % vs 42.86 %;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 4.375,P < 0.05)。结论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掌骨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微型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掌骨骨折;治疗疗效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顾峥嵘,王海鹏,颜家骅,刘云吉,徐 菁
摘 要:目的 比较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18 ~ 60岁,平均年龄32.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1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χ2 = 0.179,P > 0.05)。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在踝关节稳定、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和X射线测量评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 %(χ2 = 5.120,P < 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切确,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低,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的负担。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踝关节骨折;治疗疗效;内固定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肌电图分析
张 卉,沈玄霖,周 菁,张剑平
摘 要:目的 主要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脊髓损伤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5 ~ 62岁,平均年龄47.45岁。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非截瘫肌电图受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0 ~ 68岁,平均年龄46.30岁。分别记录双下肢胫神经的F波的最小潜伏期、最大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计算F波的时间离散度(即F波的最小潜伏期与F波的最大潜伏期之间的差值)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较F波的时间离散度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及非截瘫患者之间的差异。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组(MOTOmed + 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30例,进行了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正常对照者高,分别为(9.0 ± 1.8) ms vs (5.5 ± 1.0) ms(P < 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正常对照者低[(84.5 ± 6.2) % vs (89.5 ± 5.7) %;P < 0.01]。脊髓损伤MOTOmed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TOmed组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常规治疗组低[(8.9 ± 2.1) ms vs (10.4 ± 2.2) ms;P < 0.01]。MOTOmed组F波的平均出现率比常规治疗组高[(84.2 ± 7.1) % vs (80.4 ± 6.8) %;P < 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智能训练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提示MOTOmed智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MOTOmed;智能训练;脊髓损伤;下肢痉挛
门电路调控血池成像技术对隐匿性冠心病灌注与舒缩功能的特征研究
李小东1,2,张遵城2,董 萍2,苏 倩2,闫旭新2,常 津1
摘 要:目的 利用门电路调控血池成像技术,探讨隐匿性冠心病(LCHD)患者的心脏灌注与舒缩的功能学变化特点,旨在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选择164例患者,分3组。LCHD组39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28 ~ 68岁,平均年龄50.0岁。阴性对照(NC)组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17 ~ 72岁,平均年龄47.3岁。阳性对照组(即陈旧心肌梗死组,OMI组)79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6例;年龄26 ~ 83岁,平均年龄57.4岁。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门电路调控心室功能闪烁显像,各组参数分析比较时,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然后进行F检验。结果 除最大充盈时间(TPFR)外,3组间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LVEF、PFR和PER)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两两比较,LCHD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LCHD组泵功能显著高于OMI组(P < 0.01)。LCHD组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的结果显示,心脏充盈、收缩变化幅度未超过20 %,心脏代偿掩盖其器质性变化。结论 LCHD的功能影像学特征呈现为可逆性放射性缺损或分布减低,对心脏舒缩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OMI组。门电路调控的闪烁成像技术应用于LCHD早期无创诊断,可发现心脏轻度器质性变化的特点。
关键词:隐匿性冠心病;门电路闪烁成像;心肌灌注显像
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
李代欣,朱西琪,田玉亭,孙晓东,许传军,丁怀银,杜 超
摘 要:目的 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 ~ 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及邻近肝脏情况。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3例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3例,弥漫性增厚10例,8例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壁内结节,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增强扫描5例可见“夹心饼干征”,7例邻近的肝实质内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术后病理诊断XGC 13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颈部腺癌。结论 CT及MRI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胆囊炎;黄肉芽肿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小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杨保智,侯浩宇,王 军
摘 要:目的 分析小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 ~ 68岁,平均年龄50.6岁。对4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肾透明细胞癌病例进行CT征象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CT平扫32例为低密度,8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增强CT扫描皮质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强化峰值 ≥ 100 Hu,排泄期迅速下降,低于正常肾实质,呈快进快出特点;不均匀强化36例,均匀强化6例。病理组织36例可见出血、坏死,细胞呈实性排列,4例呈囊性排列,2例出现小泡样结构;出现不规则钙化2例,出现假包膜38例。结论 小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及肿瘤结构有关,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学;动态增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李 红,全昌斌,袁小东,田 媛,李利佳
关键词:小脑;神经节细胞瘤;MRI
艾塞那肽对间歇性高糖下INS-1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影响
李 静1,姜新魁2,张 振3,陈立波1,邓善文1,李江涛2
摘 要: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Exenatide)对间歇性高糖影响胰岛素瘤细胞INS-1(insulinoma cells-1)细胞周期进程的相关蛋白的作用,了解其干预细胞增殖变化的有关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5组:正常糖组,即培养于葡萄糖浓度5.5 mmol/L的RPMI-1640(1640培养液)完全培养液;恒定性高糖组,培养于葡萄糖浓度30 mmol/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间歇性高糖组,即每24 h轮换培养于葡萄糖浓度5.5 mmol/L或30.0 mmol/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恒定性高糖 + 艾塞那肽组,培养液含葡糖糖浓度30 mmol/L并加入终浓度为100 nmol/L艾塞那肽;间歇性高糖 + 艾塞那肽组,间歇性高糖的基础上加入终浓度为100 nmol/L艾塞那肽。各组细胞在
关键词:艾塞那肽;细胞周期;间歇性高糖;cyclin D1;p2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小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
肖 晗,向 赟,孙 红,刘秀珍,向飞燕
摘 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小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疑似HCMV感染患儿血清或尿液标本,其中血清标本454例,尿液标本1 001例,患儿男女比为1 005∶394,年龄1天 ~ 3岁。用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患儿血清和尿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DNA,比较两种标本的阳性率。结果 1 001例尿液标本的HCMV-DNA阳性率为46.35 %(464/1001),显著高于血清标本的阳性率5.95 %(27/454);56例血清和尿标本HCMV-DNA进行配对检测,其中血清检测阴性的52例中有23例尿液检测为阳性,而血清阳性的4例尿液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应用FQ-PCR检测患儿HCMV-DNA,采用尿液标本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HCM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尿;儿童
便携式内镜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周文光,王春飞,许新建,孔 悦
摘 要:目的 设计一种便携式内镜的无线传输系统。方法 采用DM642为数据处理核心,TVP5150PBS为视频解码器,对CCD采集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后的视频流进行H.264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压缩后的H.264视频流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流媒体服务器和WIFI模块发送出去,同步显示在个人计算机(PC)/高清晰度电视(HDTV)上。无线脚踏开关采用BC
关键词:DM642;无线传输系统;H.264;无线网络上网(WIFI);内镜;显示终端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陈新沛1,陈霄雅2,代秀红3,王 骏4,李 赛1,马 丽1,胡焱玮5,卢 钢6
摘 要:目的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是继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模板的改进和完善。方法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窗体结构设计制作而成,可应用在影像科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工作站,在医师输入病人有关异物信息后,能自动生成指定大小的异物阴影,并且可以随意拖动异物阴影,放置在眼异物坐标定位图上的相应位置处。医生还可以在影像工作站上将书写好的诊断报告书通过打印机成文或通过医学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传输到临床医生办公室计算机上。结果 用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得出的诊断报告书,经41例眼球异物定位的应用,各项设计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结论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方便了临床医生在网上的阅览,也有利于眼异物的及时取出,达到了现代化医院所需电子版病例和检查结果的要求。
关键词:X射线摄影;DR摄影;眼异物定位;坐标定位;电子版报告书
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数据库迁移的设计与实现
张 瑞,赵玉兰
摘 要:因原生产存储器EVA4000空间用完,新加日立存储器HDS AMS2100。计划采用数据库数据文件迁移的方式,将原生产存储器上的数据文件迁移到HDS AMS2100存储器上,实现生产存储器扩容的目的。
关键词:数据库;存储;扩容
浅谈残余肾功能在腹膜透析中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策略
马 杰,晁 阳,彭清莲,邹洪斌
摘 要:残余肾功能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简要阐述了腹膜透析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优势、影响残余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张 伟1,宫 赫1 王丽珍1,张西正2
摘 要: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生物力学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文章针对腰椎间盘的结构和力学特性、腰椎间盘损伤特点、退行性变椎间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损伤的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损伤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损伤机制;生物力学
T2 mapping评价关节软骨损伤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吴 艳,曾旭文,梁治平,钟敏之,黄结玲,谭源满
摘 要:T2 mapping是近年来发展的MRI新技术,能间接反应关节软骨结构及组织学成分的变化,发现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之前的组织学改变。笔者就T2 mapping成像原理、软骨损伤的组织学表现,以及成像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一综述,重点介绍了T2 mapping在软骨损伤、退变、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T2 mapping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T2 mapping;关节软骨;骨关节炎;软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