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编辑出版

摘要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辑出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 摘要浏览

2015年第19卷第1期

发布日期:2015-12-04 08:48 来源:原创 【关闭】

    

 
基础研究
    缓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
        ……………………………………………………………………………………………………………… 韩艳久,刘国辉,欧阳柳,等(1)
    新型硅橡胶避孕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观察…………………………………………………………………… 钟兴明,韦相才,朱国平,等(7)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同步治疗动物实验研究…………………………… 冯天鹰,何怡华,张  烨,等(11)
    青霉素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的研究…………………………………………………………………………………宋安军,伍国锋(15)
临床研究
    骨科/放射影像
    特殊投照角度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置入…………………………………………………………潘昌武,刘曦明,汪国栋,等(1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吴 磊,郭卫春,刘 洋(22)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戚晓冬(27)
    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张洁诚,蔡裕兴(30)
     超声
    高频超声对假性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价值…………………………………………………………………… 单 永,姜 凡,方明娣,等(33)
    经阴道超声联合线阵高频超声诊断阴道壁囊肿的应用探讨……………………………………………………史鹏丽,张维维,马灵芝(36)
     腔镜
    微创切吸刀应用于内镜鼻窦手术的体会……………………………………………………………………………………周宜龙,谭国林(40)
     小儿外科
    切口黏合技术在小儿精准包皮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仲 宇,汪 锋,郭俊斌(44)
     肾内科/检验/介入治疗
    比较基于胱抑素C与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差异…………………………… 张靖华,刘金瑞,王长安(48)
    3种HIV 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分析…………………………………………………………………………… 李 艳,潘 彤,孔伟伟,等(53)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对比…………………………………………  韩世权,朱 虹(57)
生物工程
    呼吸道合胞病毒非结构蛋白1对凋亡调节机制的研究………………………………………………………… 赵 梦,蒋 勇,杨 璞,等(60)
    正常和病变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的敏感性差异研究……………………………………………游锦梅,许雅鑫,吴 彬,等(66)
临床工程
    两种激光定位系统确定治疗等中心的程序设计……………………………………………………………韩晶晶,时飞跃,蒋红兵,等(72)
    浅谈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中的职责……………………………………………………… 赖晓娟,尹 军,苌飞霸,等(76)
综述
    microRNA-21:肿瘤及其他疾病治疗的新前景………………………………………………………………………………张 莉,傅艳平(79)
    医用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但年华,刘新华,但卫华,等(84)
    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乔春梅,王晓磊,哈 斯,等(90)
    肝素及枸橼酸钠封管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彭清莲,马 杰,晁 阳,等(95)

 

 

缓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

韩艳久,刘国辉,欧阳柳,王小红

  要: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 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 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 d后用定量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  A组水凝胶,消化7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 %的EPCs尚存。而B组4.14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 3,B组为302.333 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 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还能刺激血管新生。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血管新生

 

新型硅橡胶避孕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观察

钟兴明,韦相才,朱国平,李艳秋,伍园园

  要:目的  观察用于制作避孕材料的新配方硅橡胶植入兔肌肉组织后的生物学反应及对红细胞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选用普通级的雄性新西兰兔20只,兔龄6个月,体质量为1 776 ~ 2 106 g。分为对照组和实验材料组,分别植入实验材料(硅橡胶)和对照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观察动物的全身状况、局部反应和病理检查;取兔龄6个月雌兔(体质量为2 317 g)血10 mL,抗凝后分别加入实验材料(材料组)、氯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组)和蒸馏水(阳性对照组),3 h后观察溶血和凝聚反应。用酶标仪测定各管OD值,计算溶血率。结果  植入1周时,实验材料组局部组织的炎性细胞反应为Ⅳ级;4周以后炎性细胞反应为Ⅱ级,囊腔反应为Ⅱ级。12周后炎性细胞及囊腔反应均为Ⅰ级。对照组肌肉刺激反应平均积分为2.3,实验材料组刺激反应平均积分为6.4,刺激指数为4.1,为轻度刺激。材料组的溶血率为0.11 %。结论  实验硅橡胶材料植入兔肌肉组织反应轻,组织相容性良好,溶血检查符合规定。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材料;生物相容性;硅橡胶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同步治疗动物实验研究

冯天鹰1,何怡华2,张  烨2,郎  瑞1,韩建成2

  要: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1头中华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 ~ 26.4 kg,平均体质量24.6 kg。以快速心室起搏诱发心力衰竭造动物模型,其中6头(实验组)接受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5头为对照组,接受左心室单点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同步性治疗进行影像获取。对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局部心肌旋转进行分析。结果  CRT后,实验组左心室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局部心肌旋转分别为11.76 ± 1.32、12.52 ± 1.31、6.44 ± 1.81,对照组分别为8.97 ± 1.47、10.68 ± 2.64、4.61 ± 1.3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17.47 ± 2.94 vs 17.96 ± 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更能提高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左心室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价。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外膜;多点电极;猪

 

青霉素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的研究

宋安军,伍国锋

  要:目的  研究青霉素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的方法。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脑电图组、癫痫模型单位放电组,每组各12只。癫痫模型组用青霉素钠按6 × 106 U/kg腹腔注射,观察癫痫发作级别,观察脑电图变化,记录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脑皮质脑电以α波为主要表现,频率为7 ~ 9 Hz,无明显阵发性节律出现,波幅< 50 µV。癫痫模型脑电图组癫痫波包括尖波、慢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等。正常对照组大鼠共记录到24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放电频率以中低频放电为主,放电形式以单个不均匀放电为主;癫痫模型单位放电组共记录到78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放电频率以高频放电为主,放电形式则以混合型放电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数、放电频率及放电形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青霉素癫痫模型制作成功后,在额叶皮质记录到各种癫痫放电,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数明显增多,放电频率高,并以混合型暴发放电为主。
关键词:癫痫;青霉素;脑电图;单位放电;海马神经细胞;大鼠

 

特殊投照角度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置入

潘昌武1,2,刘曦明1,汪国栋1,杜  涛2,阮  剑2,谭宗奎1

  要:目的  探讨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髂骨斜位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置入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骨盆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22 ~ 67岁,平均年龄43.6岁。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投照角度(C型臂X射线机球管向足侧倾斜即与冠状面成35° ± 5°,向外侧倾斜即与矢状面成20° ± 5°)结合双侧髂骨斜位,利用C型臂机术中监测骨盆外固定架骨针置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置钉356枚行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透视,术中平均透视次数7次(4 ~ 11次),平均手术时间18 min(14 ~ 29 min)。螺钉穿出内侧或外侧骨板19枚,均在术中进行调整。结论  采用双侧改良骨盆出口位结合双侧髂骨斜位的透视方法可缩短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安全有效评估骨盆外固定架术中的置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架;C型臂X射线机;外固定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吴  磊1,郭卫春1,刘  洋2

  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段骨髓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疼痛及日常活动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9月 ~ 2012年10月28例胸腰段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52 ~ 72岁,平均年龄61.2岁;病程6 ~ 20个月,平均病程10.6个月。均采用在C型臂下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KPS)于术后24 h、1个月、12个月评估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均缓解,无一例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及压迫症状,复查X射线片见椎体内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前后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12个月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趋于稳定;术后24 h、1个月、12个月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00 %(21/28)、92.86 %(26/28)及82.14 %(23/28);所有病例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疼痛无明显加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治疗脊柱胸腰段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恢复椎体高度,加强椎体强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多发性骨髓瘤;椎体骨折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戚晓冬

  要: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 ~ 2014年1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32 ~ 66岁,平均年龄41.60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8.57 %,对照组优良率为82.86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17,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者减少(P < 0.01),而两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 %(χ2 = 3.883,P < 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内固定;骨折治疗

 

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张洁诚,蔡裕兴

  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对膝关节置换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105例;年龄43 ~ 81岁,平均年龄68岁。对其术后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重建的图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骨全长,密度均匀一致,无拼接伪影,能清楚地判断膝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是否等长。结论  数字化X射线摄影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复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清晰、可靠、真实的反映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畸形纠正的结果,为术后疗效评价起重要的作用,是X射线平片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有望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复查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下肢全景图像拼接技术;膝关节置换;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

 

高频超声对假性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价值

单  永,姜  凡,方明娣,彭  梅

  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假性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MRI、穿刺及手术证实的11例假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42 ~ 82岁,平均年龄61.7岁。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假性血栓性静脉炎7例破裂至皮下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4例破裂至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均伴有不同程度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假性血栓性静脉炎,并确定囊肿破溃部位及范围,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超声诊断;假性血栓性静脉炎;腘窝囊肿

 

经阴道超声联合线阵高频超声诊断阴道壁囊肿的应用探讨

史鹏丽,张维维,马灵芝

  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线阵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阴道壁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1例阴道壁囊肿患者,年龄23 ~ 46岁,平均年龄35.8岁。分别单独使用阴道超声及线阵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而后将二者联合使用,分析总结阴道壁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并根据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二者单独使用时及联合使用时诊断准确率,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31例阴道壁囊肿患者共39个病灶,其中20例25个病灶行囊肿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类型副中肾管囊肿14个、中肾管囊肿7个、表皮包涵囊肿4个。余11例中7例行注射无水益处溶液治疗,4例随访观察。超声图像特点主要为:阴道壁内见类圆形或椭圆形液性区,边界多清晰,内多呈无回声,合并感染时囊腔内见密集点状回声,囊肿内部均无血流信号,部分囊壁可见少许血流显示。单独使用时,经阴道超声诊断32个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2.1 %,线阵高频超声诊断28个病灶,诊断准确率为71.8 %;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联合使用时诊断38个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7.4 %,同单独使用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联合线阵高频超声检查对阴道壁囊肿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使用,有助于阴道壁囊肿的及早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查;线阵;高频超声检查;阴道壁囊肿

 

微创切吸刀应用于内镜鼻窦手术的体会

周宜龙,谭国林

  要:目的  探讨微创切吸刀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中及术后清理的优点。方法  选择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9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93例;年龄16 ~ 68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95例;试验组使用微创切吸刀,对照组使用电动吸切器。手术均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采用SPSS 16.0软件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第12周窦腔黏膜上皮化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例使用微创切吸刀完成经内镜鼻窦手术并术后随访12周,85例(89.5 %)术后第12周窦腔黏膜上皮化完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周)Lund-Kennedy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66.37 ± 44.33) mL、(57.89 ± 19.51) min,均低于对照组[(86.00 ± 44.59) mL、(69.34 ± 21.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微创切吸刀具有操作安全、保护正常黏膜、减少出血、术野清晰、节省手术时间、术后清理方便、减少囊泡形成等优点;而微创切吸刀和电动吸切器用于FESS中,术后12周窦腔黏膜愈合效果一样。
关键词:微创切吸刀;鼻窦炎;内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

 

切口黏合技术在小儿精准包皮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仲  宇,汪  锋,郭俊斌

  要:目的  探讨精准包皮成形及切口黏合技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儿,年龄5 ~ 14岁,平均年龄8岁。应用内外板分切精准包皮成形手术进行治疗,切口关闭选择组织胶黏合。对照组为148例患儿,年龄6 ~ 14岁,平均年龄9岁。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恢复过程,术后远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外观满意率等。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精准包皮成形术组手术时间(25 ± 6) min,术中出血量为(3.05 ± 1.15) mL,术后疼痛轻微,术后24 h疼痛评分2.65 ± 0.85;术后复查均无切口感染,仅3.75 %轻度水肿,包皮外观自然,满意率98.75 %。对照组手术时间(23 ± 8) min,术中出血量为(8.30 ± 3.60) mL,术后24 h疼痛评分5.60 ± 1.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精准包皮成形术组均无切口感染,仅3.75 %患儿轻度水肿,外观满意率98.75 %;对照组切口感染0.68 %,系带对合不良0.68 %,切口裂开出血0.68 %,包皮水肿8.11 %,外观满意率93.24 %。二者相比,精准包皮成形术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手术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外观满意率高(P < 0.05),手术时间二者无差异。结论  内外板分切精准包皮成形手术结合切口黏合技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关键词:包茎;包皮过长;包皮成形术;小儿

 

比较基于胱抑素C与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差异

张靖华,刘金瑞,王长安

  要:目的  利用血肌酐、胱抑素C、血肌酐联合血胱抑素C 3种指标肌酐有关肾小球滤过率(eGFRCr)、胱抑素有关肾小球滤过率(eGFRCys)和与两者均有关联的eGFRCr-Cys 3种公式来比较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病率,eGFR与其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4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有血胱抑素C、血肌酐结果的患者2 374例,其中男性960例,女性1414例;年龄12 ~ 71岁,平均年龄52.5岁。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占71 %。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 < 25 kg/m2、25 ~ 30 kg/m2、> 30 kg/m2分布分别为14.2 %、43.7 %、42.1 %,非糖尿病患者分别为42.00 %、33.1 %、24.9 %。eGFR = 60 mL/(min·1.73 m2)作为肾功能是否下降的分水岭,根据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会(CKD-EPI)在2009年、2012年制定的有关血肌酐、血胱抑素C的公式进行估算eGFR。结果  糖尿病患者604例,使用eGFRCr、eGFRCys、eGFRCr-Cys 3种公式估算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率分别为42.4 %、56.30 %、49.3 %。eGFRCr估算eGFR ≥ 60 mL/(mim·1.73 m2)患者有部分通过eGFRCys、eGFRCr-Cys公式估算后eGFR < 60 mL/(mim·1.73 m2),且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明显。3种公式均显示eGFR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蛋白尿、视网膜病变、心血管损害、其他靶器官损害)及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且3种公式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仅eGFRCys、eGFRCr-Cys公式显示eGFR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  在糖尿病人群中,使用胱抑素C或者胱抑素C联合血肌酐能得到较高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且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但使用eGFRCys、eGFRCr-Cys能否应用于临床且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胱抑素C;肌酐有关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有关肾小球滤过率;并发症;死亡率

 

3种HIV 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分析

李  艳1,潘  彤2,孔伟伟1,许  闫1,韩红梅1,袁玉华3

  要: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窗口期标本,比较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HIV ELISA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方法  1例检HIV核酸检测阳性、酶联免疫阴性首次献血者标本,于第1、2、3周各取3份。用检测方法A(国产第4代HIV ELISA检测试剂A)、检测方法B(国产第3代HIV ELISA检测试剂B)、检测方法C(进口第4代HIV ELISA检测试剂C)分别进行常规抗体检测,并用生物素-亲和素ELISA对该血样本的HIV-1 P24抗原进行了单独检测。结果  用检测方法B检测时,第1、2、3周标本均显示为阴性;用检测方法A检测时,第1、2周标本均显示为阴性,第3周标本显示为阳性;用检测方法C检测时,第1周标本显示为阴性,第2、3周标本均显示为阳性。用生物素-亲和素ELISA检测HIV-1 P24抗原,结果显示第1、2周标本HIV-1 P24抗原均显示为阴性,第3周标本HIV-1 P24抗原显示为阳性。结论   实验所用检测方法A的国产第4代HIV检测试剂A的灵敏度比检测方法B的国产第3代HIV检测试剂B灵敏度高,但比实验所用检测方法C的进口第4代HIV检测试剂C灵敏度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1 P24抗原;窗口期;灵敏度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对比

韩世权,朱  虹

  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AMI并CS患者6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6 ~ 80岁,平均年龄66.5岁。分为2组,A组为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并CS组,30例;B组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并CS组,32例。2组患者均应用IABP,观察2组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变化及30 d病死率。结果  A组术后7 d LVEF及CI均较术前增加[38.60 % ± 27.15 % vs 35.73 % ± 4.56 %,(1.77 ± 0.24) L/(min·m2vs (1.59 ± 1.28) L/(min·m2);P < 0.05],且A组CI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7 ± 0.24) L/(min·m2) vs (1.54 ± 1.93) L/(min·m2);P < 0.05]。两组AKI发生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7 d cTnT明显低于B组[(1.48 ± 1.42) μg/L vs (2.88 ± 2.29) μg/L;P < 0.05];两组术后AKI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AMI并CS患者,IABP的使用未改善30 d病死率或加重肾损伤,但可改善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其心输出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非结构蛋白1对凋亡调节机制的研究

赵  梦,蒋  勇,杨  璞,郑君文,谢  蒙,赵东赤

  要: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非结构蛋白(NS)1调节人肺Ⅱ型腺上皮癌细胞(A549)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RSV-NS1表达质粒(pNS1),合成siRNA(siRNA-bcl-2、siRNA-NS1、错配序列),制作其复合物。选用A549细胞,进行质粒转染,获得pNS1 A549细胞、sibcl-2-pNS1 A549细胞、siRNA-pNS1 A549细胞、错配序列A549细胞。进行质粒对凋亡调节实验[pNS1转染组(分2亚组),错配对照组]和抑制基因实验[siNS1干预处理组、RSV感染组、错配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NS1转染A549细胞后0、24、48、72 h 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测NS1沉默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Bax和Bcl-2在A549细胞均有表达,当pNS1转染A549细胞后,Bax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渐降低,Bcl-2表达明显上调,组内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NS1转染亚1组细胞凋亡率较错配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5)。经sibcl-2转染后的细胞,pNS1转染显著上调Bax的蛋白表达,24 h达到高峰,并持续表达72 h;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 < 0.05)。RSV感染组在72 h内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 < 0.05),而在siNS1干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虽然均较错配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NS1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下调凋亡基因bax延迟A549细胞凋亡。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非结构蛋白NS1;A549细胞;凋亡基因bax;抗凋亡基因bcl-2

 

正常和病变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游锦梅1a,许雅鑫1b,吴  彬2,Yang Yong3,李  钰4,陈显久1a

  要:目的  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程度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性的差异,为IFN-α的抗肿瘤应用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分别培养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株(DOK)、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取传至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对照组每孔加入2 mL含10 %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设IFN-α浓度100、500、1 000 U/mL 3个浓度组,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含相应浓度IFN-α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IFN-α分别作用于3种细胞,对NOK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无影响,而DOK、KB细胞株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浓度500 U/mL IFN-α对NOK细胞株的凋亡无影响,但有促进DOK、KB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浓度500 U/mL IFN-α对NOK细胞株周期无影响,DOK细胞株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KB细胞株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结论  正常上皮细胞对IFN-α不敏感,而DOK、KB细胞株对IFN-α敏感;IFN-α有抑制DOK、KB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促其凋亡的作用,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关键词:α干扰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两种激光定位系统确定治疗等中心的程序设计

韩晶晶a,时飞跃b,蒋红兵a,徐  磊a,秦  伟b,赵环宇b,陈丽丽b,陈锦飞b

   要:目的  探讨DORADO1和DORADO4两种激光定位系统确定放射治疗患者治疗等中心的方法。方法  应用激光定位系统坐标系和治疗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基于VB软件设计TIC-CT1和TIC-CT4程序,实现最终位置的自动计算,从而确定放射治疗患者的治疗等中心。结果  设计的2套程序均能实现安全登陆、坐标值自动转换、查错和生成报告等功能。方便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快速精确地确定患者治疗等中心,并保存相关的患者治疗信息。结论  该程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节约工作人员的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放射治疗;治疗等中心;激光定位系统;Visual Basic

 

浅谈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中的职责

赖晓娟,尹  军,苌飞霸,颜乐先,徐太祥

  要: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在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医学工程科是医院设备保养、维修的保障单元。医学工程科要明确职责,制定保养维修制度,培养维修技师技能和健康的心里职业素质,努力提高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关键词:医学工程科;设备管理工作;维修保养

 

microRNA-21:肿瘤及其他疾病治疗的新前景

张  莉1,傅艳平2

  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在动植物细胞中表达的内源性、长度约为18 ~ 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s对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众多生物学过程具有广泛的调节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s在致癌及其他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miRNAs中,microRNA-21(miR-21)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对miR-21在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及炎症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为疾病诊断、判断预后及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关键词:microRNAs;microRNA-21;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用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但年华,刘新华,但卫华,刘  婷,胡  杨,琚海燕,肖世维

  要:医用仿生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在医用仿生材料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综述了用于组织修复与替代的仿生骨、仿生皮肤、仿生肌腱和仿生血管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医用仿生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仿生骨;仿生皮肤;仿生肌腱;仿生血管;医用仿生材料

 

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乔春梅a,王晓磊a,哈  斯a,张小杉a,李春阳b,吴晓萍a

  要:目前,临床上评估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物理检查、电生理检查,但它都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明确病变的具体部位、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已使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超声在诊断周围神经病变中更显示出其无创、客观、简便、快捷、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优势。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包括外伤、卡压综合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超声;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肝素及枸橼酸钠封管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彭清莲,马  杰,晁  阳,邹洪斌

  要:对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的患者维持导管通畅是透析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封管治疗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是肝素封管,然而近年来在国外枸橼酸钠封管受到重视,笔者主要从血栓形成、出血、导管感染、透析流量等几个方面阐述肝素及枸橼酸钠二者的作用特点,同时对封管疗法指出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封管治疗;血栓形成;出血;导管感染;透析流量